食品法典委員會(CAC)預計將於7月通過一項新的業務守則,以減少成品油和用成品油製成的食品中的3-單氯丙烷-1,2-二醇酯(3-MCPDEs)和縮水甘油酯(GEs),關於這一主題的德國研討會於5月21日至22日舉行。

3-MCPDEs和GEs是在食用油,特別是棕櫚油精煉過程中形成的致癌加工汙染物。

由德國肥胖科學學會(DGF)組織的柏林研討會獲悉,CAC將於7月8日至12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42屆會議上采用新的行為準則(COP)。在此之前,印度尼西亞的食品汙染物法典委員會(CONTAM)於5月初批準了該標準。

根據即將通過的締約方會議,在200攝氏度以上的溫度下精煉食用油可以產生3-MCPDE和GEs。
氣候、土壤和生長條件以及收獲技術等因素都影響了汙染物前體的水平,如酰基甘油和含氯化合物。
“3-MCPDE主要形成於含氯化合物與甘油酯之間的反應,如三酰基甘油(TAGs)、二酰基甘油(DAGs)和單酰基甘油(MAGs),”COP說。“GE主要由dag或MAGs形成。”

“本行為準則旨在為國家和地方當局、生產商、製造商和其他相關機構提供指導,以預防和減少成品油和用成品油製成的食品中3-MCPDE和GE的形成。”
該指南將重點關注良好的農業和生產規範,以及在由這些油製成的食品中選擇和使用成品油。

這些措施包括盡量減少化肥、農藥和含有過量含氯化合物的水,以減少水果和種子對氯的吸收;盡量減少處理手掌果實的次數,以減少擦傷及防止產生遊離脂肪酸;在低於140攝氏度的溫度下對棕櫚果實進行消毒,以滅活脂肪酶的活性。(脂肪酶與成熟棕櫚果實的油脂相互作用,迅速將TAGs降解為FFAs, DAGS和mag)。
其他可能的緩解措施包括:

·脫膠過程中使用較溫和、酸性較低的條件,溫度較低。

·使用化學精煉作為物理精煉的替代品。

·在植物油和魚油中使用大量的漂白粘土,或使用pH值中性的粘土,以降低棕櫚油、一些種子油和魚油中的酸性。

·在低溫下對油脂進行除臭;或進行雙重除臭作為傳統除臭的替代方案。

點擊這裏參閱完整的業務守則

食環署由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共同設立,旨在保護消費者健康,確保國際食品貿易的公平。世貿組織的業務守則是自願的,但世貿組織承認它們是涉及食品安全和消費者保護的貿易爭端的國際參考點